.jpg)
对 中国市场的 影响 由于我国 经济复苏、 货币政策正常化快于 美国,通胀水平目前较为温和,美债收益率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整体可控。
债市方面,美债收益率上升对我国债市影响有限。
一种可能的影响是,因中美利差收窄,导致 中债收益率上升,则利空国内债市。
但由于我国与美国经济周期、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周期错位,这种可能性不大。
首先,从基本面来看,我国领先于全球经济复苏,实际 利率已经先行抬升,以PMI新订单减产成品 库存来作为经济动能指标,中国2月为3.5%,相对去年下降,而美国保持上升态势,后续国内利率受经济向好推升的空间相对较小,美债利率 上行对我国国内利率上行影响有限。
其次,从通胀情况来看,我国通胀水平大幅提升导致中债收益率上升的风险较低。
美国由于大规模财政补贴导致居民收入上涨,消费需求大幅上涨,而产出相对落后,供求缺口导致通胀预期走高。
与美国不同,我国补贴主要面对企业,生产较早恢复,不太容易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。
同时,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对我国CPI影响较小,我国广义 流动性收缩,经济动能走弱,叠加猪价的影响,输入型 通胀压力不大。
再次,从货币政策来看,我国不太可能通过加息来提高国内利率水平。
我国已提前于欧美进行了狭义流动性的收紧,中债利率领先于全球回升。
目前中国通胀压力温和,已经正常化的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不大,而中美利差仍高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,海外政策收紧对我国的压力有限。
【EIA报告:美国上周除却 战略储备的商业 原油库存减少352.2万桶至4.983亿桶】美国截至4月2日当周汽油库存 增加404. 4万桶,精炼油库存增加145. 20万桶;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减少20万桶至1090万桶/日。
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上周进口626.4万桶/日,较前一周增加11.9万桶/日;美国上周原油 出口增加26万桶/日至343.4万桶/日。
【EIA短期能源展望报告: 预计 2021年WTI原油价格为58.89美元/桶(此前预计为57.24美元/桶),预计 2022年为56.74美元/桶(此前预计为54.75美元/桶);预计202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2.28美元/桶(此前预计为60.67美元/桶),预计2022年为60.49美元/桶(此前预计为58.51美元/桶)。
下调2021年美国石油产量预期至1104万桶/日(之前预计为1115万桶/日),下调2022年预期至1186万桶/日(之前预计为1202万桶/日)】Valkyrie首席投资官StevenMcClurg表示,发行 比特币ETF的想法最早在 五年前已经有了,但直到最近才相信美国监管 有可能会批准。
所以公司立即开始行动,预期最早能够在八月 搞定这件事情。
首先ETF极大降低了 数字货币的 准入门槛。
另一方面,比特币ETF还能够增加主流数字货币在全球市场的流动性,更多机构和普通 投资者都可以安全高效地交易 这一资产,同时也不必再担心违反当地的法律法规了。
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香港第一季度的本地生产总值(GDP)同比 实质 增长7.9%,结束连续六个季度的收缩。
经季节性调整后,按季增长5.4%,连续三个季度上升。
特区政府表示,考虑到经济复苏不平均,加上与 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,维持今年经济增长 预测3.5%至5.5%,若疫情有改善,实际表现可望接近预测范围的上限。
受惠于中国内地及美国带动的经济复苏,香港整体货物出口在今年第一季同比实质飙升30.2%。
特区政府经济顾问 欧锡熊表示,截至今年4月,亚洲地区的出口表现不俗,对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带来一定支持,但出口能否维持高速增长势头尚为未知数。
考虑到第一季GDP远超预期,多家外资投行纷纷上调香港经济预测。
高盛将香港今年的GDP增长预测,由原来的4.6%大幅上调至9.2%。
该行指出,香港第一季GDP反弹主要反映出口的强劲表现,但私人消费仍然低迷。
但高盛预期,香港经济将持续改善,尤其是环球经济恢复及社交距离措施如无意外将逐步放宽。
花旗银行认为,香港首季经济V型反弹幅度较市场预期强劲,但经济不同领域复苏速度呈分化,第一季内GDP主要由出口贡献,消费市道复苏力度仍然疲弱,相信与仍未通关及疫苗接种比率需时上升有关。
失业率已见顶 同期,服务输出的实质同比跌幅显著收窄至8.1%,随着外围环境好转和区内贸易往来畅旺,跨境运输和商业服务改善,金融服务输出继续增长;但由于尚未恢复通关,访港旅游业依然低迷,许多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收益远低于疫情前水平。
其中,私人消费开支即使在比较基数极低之下,第一季仅同比实质轻微增长1.6%,整体投资开支再同比实质温和增长4.5%。
在就业情况方面,欧锡熊表示,今年第一季度失业率已跌至6.8%,相比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间的7.2%有所回落,失业率将会逐步向下。
他认为,香港失业率已见顶,但不会快速下跌,以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9年金融海啸时期的情况作参考,由严重经济危机导致的高失业率,通常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恢复。
0 Comments